标准工时测量与改善培训


标准工时测量与改善培训课程特色与背景
课程大纲
第一单元:标准化作业流程 n 标准化作业的作用 u 最佳作业方式,效率高 u 产品质量的保证 u 标准工时的基础 u 质量审核的基础 n 标准化作业流程指导书 u 标准化作业流程图 u 关键作业因素/作用准备 u 指导性与参考性文件 u 作业要素及统计分析 u 常见故障及处理预案-知识库 第二单元:标准工时的构成 n 时间研究 游戏一:扑克牌游戏引出对标准工时的思考 n 标准工时的定义 u 标准工时制定的基本条件 l 合格工人 l 作业标准 l 正常的环境和条件 l 普通熟练程度和正常速度 注:测量标准工时一定要注意上述四个要素。 讨论一:对照定义,游戏中的标准工时该如何计算? 讨论二:本企业标准工时的制定是否符合要求?如何改进? n 时间研究的层次 u 动作(适合动作密集型) u 作业要素-若干动作集合而成 u 操作-若干作业要素的集合 u 程序-完成某项工需要执行的作业串 u 活动-完成某项工作需要经历的过程,由若干程序或工作站组成 u 功能-构成产品的组件或零件,保证达到某个特定目的所必须的所有活动。 u 产品-完成最终的产品 在测定标准工时时,要根据作业的复杂程度选择合适的测量等级,不可生搬硬套。 讨论三:本企业工时测量到何种等级合适? n 标准工时的构成 u 精密时间 l 主作业时间: · 目标作业(主体作业) · 辅助作业 如检查、测量、机器作业时间等 l 准备作业时间 · 如换型时间 · 开班前期的准备工作 · 换型后后道工序的起始等待 u 富余时间 l 人为富余 · 私事富余(喝水,擦汗等) · 疲劳富余 l 其它富余 · 作业富余(质量问题处理) · 工厂富余(5S、晨会) n 时间分类 u 出勤时间 u 规定休息/用餐时间 u 有效工作时间 u 损失时间及消除 l 熟练程度 l 质量损失(原料、不合格品) l 设备故障时间 l 等待(材料、机器等) l 作业方法 n 标准工时分类 u 人的工时-Labor Hour u 机器工时-Machine Hour 注:产能由机器工时决定,即将机器设置为瓶颈。 u 简单介绍人机协作-提高协作效率 案例一:人机协作改善案例 案例二:流水线铺线案例 参考资料:宽放种类及宽放率参考标准 讨论四:本企业中包含哪些富余时间类别,是分摊到产品标准工时中还是从工作时间中剔除? 讨论五:本企业中包含哪些准备作业时间?是否可以消除或减少部分?如何做? n 标准工时的制定步骤与注意事项 l 标准工时制定的八步骤 l 测量标准工时的要点 n 直接员工与间接员工的工时 l 直接员工与间接员工的划分 · 材料员/生产协调员/领班 · 组长/技术支持 l 间结员工如何分摊标准工时 · 分摊标准工时(不建议) · 摊入生产成本(建议) 讨论六:企业中有哪些直接与间接人员,如何对间接人员进行定岗定员,如何考虑其标准工时? 第三单元:标准工时的测定 n 直接观测法 u 秒表测时法 u 摄像法-要剔除其中的浪费时间 u 工作抽样法 u 工作日写实 | 案例三:某家用电器工厂工作抽样法 案例四:某工厂工作日写实 n 合成法 u 预定时间标准法-PTS l 工作因素法 l 方法时间测量 l 模特排时法-MODAPTS(重点) 练习一:用模特排时法计算给定作业的标准工时 n 标准资料法 n 测量标准工时的软件-AVIX(先进) n 几种标准工时测量方法的比较 n 作业要素统计及人型流程程序分析 练习二:作业要素表在工时测定中的应用。 练习三:人型流程程序表在工时测定中的应用。 练习四:选择生产线或作业工序,用上述方法进行作业测量和标准工时制定的练习。注意作业划分及测量的层级。 第四单元:标准工时的宽放与应用 n 评比系数的设定方法 u 速度评比法 u 平准化法 u 客观评比法 n 标准工时调整系数 u 努力度调整系数 u 熟练度调整系数 u 工作环境调整系数 n 学习曲线及其应用 u 学习曲线 u 如何基于学习曲线提高效率 n 标准工时的PDCA改善循环 u 工时改善的最大来源-作业改善 u 如何进行作业改善 讨论七:本企业如何采用评比系数和调整系数进行工 时制定? 讨论八:本企业如何利用学习曲线及方法改善进行劳 动效率提升? n 标准工时的应用 u 产品成本管理(产品管理部) l 产品制造成本计算 l 委外加工定价的计算 u 工厂生产管理(生产部) l 生产计划 l 产能管理(设备管理) l 劳动定额与绩效管理 u 工艺流程管理(工艺技术部) l 生产线平衡 l 作业方法改进 u 人力资源管理(生产与人力资源部) l 多技能培训 l 人力资源计划 讨论九:参考上述应用,建立本企业的标准工时应用。 案例五:根据标准工时及MRP来预测人力资源需求及如何安排多技能培训。 第五单元:劳动定额与绩效管理 n 劳动定额的种类及作用 u 劳动定额及其要素 u 劳动定额的种类 u 劳动定额的作用 n 劳动定额的制定与管理 u 劳动定额与岗位定员 u 劳动定额的制定步骤 u 劳动定额的更新与管理 n 员工绩效体系 u 员工绩效体系的构成 l 意愿/技能/环境 案例六:机器看管定额的计算 案例七:员工绩效的计算与考核案例 案例八:根据某汽车焊接工序视频分析如何改进 作业,缩短节拍时间,解决产线平衡问题。 第六单元:效率与绩效改善体系 n 生产率的提升维度 u 劳动生产率=单位时间产量/投入工时 u 设备效率=价值运转时间/计划开动时间 u 原材料生产效率=有效产量/原料投入量 n 绩效指标分解与改善步骤 u 员工相关的时间损失 l IE技术 · 线体平衡 · 人机协作 · 人因工程(线体高度、工位布局) 案例九:生产线体平衡改善 l 员工绩效 u 车间相关的时间损失 l 车间管理绩效(人员安排) u 间接部门相关的时间损失 l 间接部门绩效 · 新品验证/设备状况/生产工艺 u 员工绩效体系的改善 l 员工绩效改善六部法 讨论十:根据内/外业的实际工作,找出目前有哪些影响效率的损失? 讨论十一:从劳动率提升维度看,你有哪些提高工作效率的建议? 综合讨论:通过本次培训,写出您关于标准工时制定与效率改善的建议。 案例十:产品快速换型案例 |
课程主讲
课程对象
备注
- 如何报名参加公开课?
- 报名流程一:
- 电话咨询、传真报名表 -> 书面确认并缴费 -> 参加培训 (下载报名表)
- 报名流程二:
- 网上填写报名表 -> 书面确认并缴费 -> 参加培训
- 咨询热线:
- 深圳 0755-26971995
- 上海 18621360490 北京 18910826048
- 报名传真:
- 深圳 0755-61624059 上海021-51686940 北京 010-58043505
- 电子邮件:
- kf#cnbm.net.cn fy1288#vip.163.com(发邮件时请将#改为@)

